/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媒体看兰大 > 正文

【中国科学报】杜国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行者

/images/c201612日期: 2016-12-15 /images/c201612点击: ...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本报记者 刘晓倩 通讯员 法伊莎

  毒杂草肆虐,黑土滩遍布,土地沙化,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杜国祯37年的科研考察中,占我国土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的主体生态系统——高寒湿地和草地大面积退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作为我国首位国内培养的藏族理学博士,杜国祯对青藏高原生态问题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焦虑。

/images/c201612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是重中之重

  杜国祯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79年,他从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毕业后回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刚工作时,他只是本能地感觉草地对牧民来说非常重要,便经常骑着马观察哪里的草长得好。1992年,杜国祯在兰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此,他将科研的触角伸向了整个青藏高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杜国祯亲眼目睹了黄河第一曲——甘肃玛曲县草地的退化过程:毒杂草变成了优势种,沼泽湿地渐渐萎缩,黄河边出现了大型流动沙丘。他在想,难道整个青藏高原都是这样吗?进一步的科研工作证实了他的判断。当上世纪90年代学界还在计算高原草地的退化率时,他便提出了自己的结论:未退化面积是0,退化面积是100%,谈退化面积比例已无实际意义。

  考察过程中,他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要想使湖泊面积和年地表径流水量占全国近50%的青藏高原得到保护,必须提高草地的水源涵养能力。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认识到高寒草甸与湿地的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性,仅小小的玛曲县就为整个黄河源区提供了58%的水量。并且,青藏高原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东南亚重要河流,如湄公河、红河的发源地,将青藏高原比作“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水塔”毫不过分。如果地表没有植被,百分之八九十的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雨季是洪水,旱季则没水。

/images/c201612  不能将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

  “从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层面讲,青藏高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应该把畜牧业当作主导产业,否则草地退化的势头将不可遏制,永远无法恢复。所以,在青藏高原强调推行现代畜牧业,各种各样的企业渗入进去,打畜牧业的牌,这是一个错误的思路。”杜国祯说,“目前已造成严重退化的草地、湿地当然需要通过各种针对性的技术进行恢复,这就要求当地百姓、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了。”

  杜国祯算过一笔账,如果合理放牧,一公顷草地养一个羊单位,青藏高原上只能养1.44亿个羊单位。即便把所有的羊都卖掉,一个牧民只能得到20万元,在消费习惯已经改变的今天花不了几年,最终牧民的生活还是要靠国家的补贴。他在考察中发现,玛曲县的实际放牧量至少是合理放牧量的两倍,当地人均年收入5000元到8000元不等,收入增加不了多少,却造成了草地和湿地的退化。

  对此,杜国祯提出了解决之道:“要解决青藏高原的问题必须发展教育。当地年轻人接受十几年教育,走出去后都会选择在城市生活,这便是主动移民。此外,在经济上可以打生态文化旅游牌,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同时起到传承藏文化的作用。”

/images/c201612  用科研成果留住绿水青山

  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不仅是杜国祯个人使命所在,也是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

  杜国祯深知,只有扎实的基础研究累加起来,才能推动应用研究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坚持到现在,他说自己和团队做的就是解剖麻雀的工作:牧民放牧以后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被有什么影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近十年,杜国祯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二十余个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达5500多万。2011年,由他一手创办的“兰州大学高寒草甸与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扩建升级为“兰州大学中央级普通高等学校农林实践基地——高寒退化草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推广基地”,作为亚洲地区唯一进入营养物研究网络的野外工作台站,参与观测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上发表,将青藏高原的声音做到了国际认可。

  2014年,杜国祯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生态修复及保护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在玛曲及其周边地区推广应用面积超过4万公顷,平均每年新增产值超过1000万元,减少损失近3000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观测与研究,杜国祯和他的团队构建起了适用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植被修复的创新性技术体系和保护利用模式,构建了草地适宜载畜量模型,推广治理退化草地360万公顷、退化湿地46万公顷、次生裸地2.8万公顷,建设人工草地1500公顷,累计经济效益10.25亿元……

  而这一切,杜国祯只是为了心中那个朴素的梦想:愿青藏高原没有浓烟、没有红水,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images/c201612  《中国科学报》 (2016年12月15日 第8版 校园)

/images/c201612

文:/images/c201612
图:/images/c201612
编辑:/images/c201612张玉爽
来源:/images/c201612
标签: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通知公告
    /images/c201612栏目分类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图片新闻
      /images/c201612推荐内容
        /images/c201612最近更新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28365365官网ks99cc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 /images/c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