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U Media Center: 新闻网 > 兰州大学报 > 正文

[兰州大学报]科学因纯粹而道德

日期: 2016-11-22 点击: ...

作者:张 璐

  近日,Science网站发表了兰州大学董广辉教授等人所写的题为“Multiple evidences don’t support the conjecture of China’s Grea tFlood at 1920 BCE”的评论,文章对北京大学吴庆龙博士的有关研究结果表示出了质疑。无独有偶,去年也发生过国外学者质疑我校研究团队相关数据成果的现象。虽然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探讨仍在持续,尚无定论,但就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质疑精神”无疑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科学的目的是呈现各种规律,为人类提供“确定性”的知识,但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却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一种质疑、独立的“纯粹之思”的科学精神。不迷信权威、不按部就班、不安守现状应当是科学研究所秉持的态度。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项新成果往往都是在质疑声中呱呱坠地的。质疑本身却并不意味着否定,这是一种正常的科学态度,甚至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持久动力。由于科学实验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存在争议在所难免,但正是在一步步质疑与厘清的过程中,科学自身也慢慢回归纯粹的核心表述。

  有了明确的目的,有了敢于质疑的精气神,还应当有科学的论证方法和基于纯粹视角下的表述方式。对于争论本身的探讨,应当鼓励逻辑化、定量化和实证化研究。回归道德、重返纯粹也将有助于营造更加健康的科研氛围。

  科学因为纯粹而道德,这种“纯粹”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学术争鸣必须摒弃门户之见、派系之分甚至国别差异,祛除附着于真相本身之外的泛滥情怀。被国外学者质疑无关乎“家国情怀”“民族尊严”,质疑他人成果不等于“有色眼镜”评判、“嫉妒羡慕恨”。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唯有拒绝功利心态,坚守内心价值,因怀纯粹的 “传世之心”,才能成就“经世之用”的科研成果。二是质疑方式的“纯粹”与“道德”,科学道德的缺失往往关乎内心标准的错位和社会环境的漠视。若学界都能效仿这两次学术争议的方式,从学术的角度在公共领域空间探讨交流,无疑会更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解决好观点的分歧。“端正严谨的质疑态度、扎实深厚的学术底蕴、理性客观的观点表达”才是科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的基本前提。

  应该说,在张曙光花钱买院士的“功利门”,还有各种师门保护、行业保护、自我保护而造假或者”怠慢“质疑等学界乱象屡现的背后,对“科学的纯粹”的追求,对“科学的道德”的拷问就愈发迫切,愈显得有现实意义。黑格尔曾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科学的世界需要我们用一个“哲学头脑”去探索。从探索未知、创造知识、追求真善美的的纯粹性出发来对待科学,还科学以本真,便是道德的科学。

  (《兰州大学报》第893期 一版)图文链接请点击

文:
图:
编辑:李赛
来源:兰州大学报
标签:
通知公告
    栏目分类
    图片新闻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联系我们
          Email: news@lzu.edu.cn
          版权声明:28365365官网ks99cc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